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,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创新能力,营造良好的校园艺术氛围,2025年6月17日14:00,我校在东校区银色演播厅(1A02-104)开展了《我的文学生涯及现代史诗写作》专题讲座。讲座特邀资阳市戏剧曲艺杂技家协会副主席、秘书长,多所高校客座教授,著名学者、诗人及作家刘仲教授担任主讲人。讲座由教务处副处长万崇伟主持,近百名学生参与。
▲ 讲座现场
讲座伊始,刘仲教授以“苦难中的文学之光”为切入点,从个人文学生涯与现代史诗写作双维度深入分享。他先回顾童年艰苦环境中借阅读中外经典汲取力量的经历,将阅读比作“寒夜里的火炬”,强调“对文字的热爱是穿越困境的桥梁”。继而讲述创作初期因形式探索陷入瓶颈,通过系统研习逻辑学、哲学及中外文学史,形成“理性思维与诗意表达结合”的理念,以耗时三十年创作的《在河之洲》为例,揭示“精品诞生于反复锤炼”的真谛。针对现代史诗写作,他剖析当下文艺创作现象,强调年轻创作者需坚守“边界意识”,既要以开放姿态探索艺术形式,又要恪守语言规范与逻辑底线,在“仰望星空”追求思想深度的同时“脚踏实地”扎根生活体验,明确“文学创作是使命的担当,需要耐得住寂寞才能让文字拥有穿透时代的力量”。
在提问环节,学生们踊跃发言,围绕“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坚守”等话题与刘仲教授交流。针对“年轻作者如何平衡创新与传统”的疑问,刘仲教授以“树木生长”作比:“传统是根系,创新是枝叶,没有扎实的根基,再繁茂的枝叶也会枯萎。”他建议学生们广泛阅读《诗经》《佛教史》《共产党宣言》等经典,从传统中汲取养分,同时保持对现实的敏锐观察。
▲ 讲座现场
近四小时的讲座现场掌声不断,不仅助力学生培养优良创作习惯、激发文学阅读热情,更有效提升了其将学科理论与创作实践融会贯通的能力。
一审一校:李 萌
二审二校:万崇伟
三审三校:杨叶森
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我校2025届毕业论文(设计、作品)答辩工作圆满结束